近日,在全国上下全面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之际,由中央宣传部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等单位共同编写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正式出版发行。该书集萃了习近平总书记近3年来的讲话、谈话、演讲、批示、贺电等99篇,内容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个方面,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点教材和权威读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内容十分丰富,可为广大党员干部全面理解新时代、准确践行新使命提供了权威诠释。每一位干部可从自己专业领域或工作岗位找到自己理论指引与行动方向。
2018年1月23日,郑州一工人安装标牌时坠下身亡。店主反映当时安装已近尾声,城管称手续不全要求广告牌拆除,并将施工现场使用的三轮车和梯子暂扣带走。随后,一名施工人员从三楼顶顺着绳子向下滑时不慎坠落,经抢救无效死亡。城管野蛮执法引起社会声讨与愤怒。近年以来,基层执法者与执法对象发生冲突的事件屡见报端,引发社会关注。基层执法履职与群众合法权益的矛盾与冲突的根源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一矛盾?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即可找到解决这一矛盾的答案。
习近平在《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一文中指出,“前些年,瓮安、孟连、陇南等事件说明,突出矛盾和突发事件背后都存在复杂的利益冲突,都存在干部作风问题,也都存在工作上处置不当的问题”。 简单粗暴蛮橫执法者的思想根源在于官僚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同样严重,官僚主义的存在和滋长,会给党和政府的形象抹黑,会引发群众的强烈不满,腐蚀群众对党和政府信任的根基。
其实,习总书记早对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提出应当“推进严格执法,重点解决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作为基层干部要做到“心中有民,必须心系群众、为民造福”,而不是站在人民的对立面。所以,破除官僚主义作风,走群众路线,做到心中有民、严格规范执法,有助于解决当前基层执法与群众合法权益之间矛盾。
目前,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人民生活水平还亟待进一步提高,贫困群众数量还相当宠大,他们创业谋生的生态环境相当脆弱。同时,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还不够完善,影响市场健康运行的滞障因素还大量存在。从我国国情出发,执法者在履行本部门执法职责时,应注意区分轻微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犯罪行为,对前二者,应存人文关怀之心用智慧去管理,既要积极履职,又要重视兼顾市场治理效率、社会公平、民生发展、安全保障等多方面的平衡,切实处理好社会综合治理工作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