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清廉温州 > 三等奖 > 监察御史徐定超家训故事

监察御史徐定超家训故事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23日

徐定超.jpg

乡贤徐定超,清光绪九年进士,历任陕西、江西、山东道监察御史、京畿道掌印御史等职,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温州军政分府首任都督。徐定超一生为家乡枫林、为温州、为国家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定超公的故事”在家乡口口相传,人人皆知。他的“勤俭耕读”四字传家之本,以及“清、慎、勤”三字为官要箴,不仅教育和勉励了他的直系子孙,更教育和勉励了一代又一代枫林后人。家乡父老在枫林大门台建造“御史祠”纪念徐定超,蔡元培先生为之题曰:“念祖楼台高百丈,谏官祠宇壮千秋”。

徐定超的家训是两句话:一句话是“勤俭耕读四字为传家之本。”作为楠溪耕读文化孕育出来的一个幸运儿,徐定超常常告诫子孙,必须勤俭为本,耕读传家,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由徐定超捐银发起,嘱侄徐象严创办楠溪高等小学,即今枫林镇中心小学的前身,1908年落成的洋楼校舍至今尚存。100多年过去,枫林小学仍书声琅琅,学子辈出;100多年过去,徐定超的子孙后人中,不少人由于勤奋学习,成为博士和教授。孙徐贤修、玄孙徐遐生都勤奋苦读,毕业于美国名校,并在美国名校担任教授,在中外学界极有声望。

另一句话是“州县为亲民之官,清、慎、勤为其要箴也。”徐定超把“清、慎、勤”三字作为自己一生的遵循。一是做到“清”,他当监察御史时,不仅自己要“清廉”,还要监督其他官员做到清正廉洁。如黑龙江巡抚段芝贵仗着与袁世凯的亲戚关系,贪污受贿,为非作歹,经过他弹劾终于免职。徐定超在温州都督任上一年多,因财政困难,从未给自己开过薪水,还经常拿家里的钱去贴补公用,家里常面临揭不开锅的窘境。他没给后代留下多少财产,在清华大学念书的孙子徐贤修一次给家里写信,说他人长高了,旧长衫太短,站直了只有过膝,又无钱换新衣服,时常惹人笑。二是做到“慎”,徐定超常说,为官者手中都掌握着一定权力,用好了可为民谋利,用不好就会危害社稷,因此用权必须谨慎,做到慎独、慎始、慎终。三是做到“勤”,徐定超以68岁高龄出任温州都督,面对动荡年月百废待举的情况,全力以赴,励精图治,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打奸商、平匪乱、抑米价、免税收、废“厘捐”,抗台救灾,努力使百姓安居乐业。

在徐定超的影响下,其后人为官者,皆勤政清廉,其孙徐贤修、玄孙徐遐生先后出任台湾清华大学校长,在任期间因清廉而声望极高,因勤政而业绩斐然。

当前温州市委市政府正在治理“为官不为”,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清、慎、勤”三字,其实正是一剂良药。作为徐定超先生的同乡后辈,我希望我们都能像先生一样,牢记并力行“清、慎、勤”要箴,勇作为、敢担当,为造福百姓、建设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市委办机关党委 胡志刚